策应西部开发 建设生态城市
——访湖北省十堰市市长马荣华
本报记者 邓复华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在全国新一轮生态环境建设热潮中,地处鄂西北山区的十堰市,率先提出了建设生态城的构想,并已付诸实施。日前,记者就生态城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十堰市市长马荣华。
这位专家型的市长说,根据生态学原理,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应是环境优美、市民生活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城市。在十堰创建生态城市,则是以鄂西北偏远山区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城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达到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高效控制环境污染、城市规划建设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目的。
谈到建设生态城的背景问题,马荣华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迎接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挑战,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开发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堰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城的构想,是建立在对十堰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物资源以及历史发展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
对此,马荣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他说,十堰地处秦巴山区腹地,位于我国地理、气候学东西南北十字交叉点上,生态特征复杂,环境敏感程度极高。同时又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生物资源库”,有4000多种生物,其中二级以上保护物种84种。十堰还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水源区之一,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处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十堰是阻止西北沙尘暴与半荒漠化、半荒漠化区域越秦岭进华中的天然屏障;十堰境内自然及历史人文遗存丰富,有著名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与“郧县人”遗址,有驴头峡与十八里长峡自然景观,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等。保护好众多环境敏感目标,是我们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经济发展上看,十堰地处鄂西北贫困山区,有4个国家级特困县,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农村十年九灾,加剧了贫困程度,要从根本上改善恶劣的自然环境,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必须创建生态城市。
另外,由于东风公司建设初期环境保护先天不足以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十堰一部分河流、河段水质污染严重,城市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比较突出;水土流失面积大,生态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只有45%,部分珍稀物种生活环境破坏,种群数量还在下降。要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也必须创建生态城市。
对于具体工作部署,马荣华胸有成竹,如数家珍。他说,为了切实搞好生态城市建设,近年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后,已启动了一系列建设生态城的项目。
第一,大做水土文章、保护生物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力争将十堰整体纳入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区。将全市165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还林还草。力争10年内根治水土流失,使森林覆盖率增至52%;为有效维护生物多样性,在现有4个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再增加4个保护区,使保护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以上,重点保护20余种珍稀频危物种。目前正式启动的项目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建的秦岭山区生态农业项目十堰分项目,郧县、丹江口生态农业县计划,保护汉江母亲河工程、竹溪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建设等。
第二,实现集约化生产,保护自然资源。为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目标,禁止乱开滥挖,严格取缔“十五小“企业,调整经济结构,对现有企业进行省级改造,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重点发展一批生态型工业项目与高新技术资源开发项目。目前全市已取缔了30家“十五小”企业,在天河、金钱河、文峪河流域关停了4家小矿山,在水重复利用、废酸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领域共上马了大小10多个项目。
第三,加快环境综合整治步伐。借“一控双达标”东风,切实搞好工业污染源的治理,限期治理企业排放污染物2000年底前必须全部实现达标;对于治理无望,2000年底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将坚决依法予以关停。综合整治的重点在于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集中处理。市中心排污截流工程主体部分现已完成,总投资近6亿元的集中供热工程、污水处理厂正在兴建之中,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已在全市建成85个。另外还提出了垃圾综合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粉煤矿灰水泥项目等大小7个综合整治项目,争取有关部门立项。截至2000年10月,市内主要汉江、丹江口水库、黄龙水库水质达到二类标准,完全符合饮用水要求;大气环境中SO2、NO2符合一级标准,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茅。
第四,城市规划科学有序,形象建设从源头抓起。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创建良好的城市环境与城市形象至关重要,在做好发展规划的同时,还必须搞好旧城改造规划。近年来,下大力所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市中心百二河、张湾河河道改造,修建了两岸近6公里长的沿河公园与人文雕塑,使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横贯全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河道两岸人民的生活环境大为改观;改造了人民广场、青年广场,新建了文化广场、车站广场,完成了人民路改造;北京路改造和十堰、武当山火车站改造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到目前为止,城市绿地面积翻了一番,城市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十堰成为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多次荣获湖北省文明城市光荣称号,连续几年在城市综合治理定量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
第五,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生态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再好的环境硬件都需要人去操作维护,生态城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谈到十堰市生态城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前景时,马荣华认为,十堰市建设生态城计划已经得到多方面的肯定和支持,具体表现在:
一是十堰市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问题已引起中央和省里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多次对生态城建设计划提出指导性意见,国家环保总局现已将十堰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无疑给十堰以有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生态城信心。
二是由于十堰人长期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依靠科技进步,十堰人在发展山区生态农业、利用水资源、小流域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无形财富。
三是建设生态城为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认识清醒,对再造山川秀美的家园,不仅渴望,而且有迫切要求,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是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良好的硬件支持。
五是有完善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操作队伍。市县乡三级有完善的生态建设班子,有一支富有经验和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为生态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力量。
马荣华最后说,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有340万勤劳、智慧的鄂西北人民的艰苦奋斗,十堰市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的“生态城”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