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版发行430万册的《第二次握手》
湖南著名作家张扬的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原名《归来》),1979年7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该书描写了大学生苏冠兰与丁洁琼真情相爱并遭到社会地位显赫的苏父坚决反对和无情阻扰的凄美故事。丁洁琼赴美留学,成为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留在国内的苏冠兰成了医学教授并与父亲故友之女叶玉菡日久生情成婚。然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丁洁琼拒绝所有男士的追求,一心一意坚守着与苏冠兰的爱情约定。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丁洁琼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祖国。当获知爱情的悲剧已经无可挽回时,丁洁琼执意奔赴边疆工作,后为苏冠兰夫妇的诚意所感动,留在北京共同献身科研事业。

1979年7月出版的《第二次握手》
《第二次握手》不仅是一部散文诗般的言情长篇小说,而且从国际关系到人生哲学,从药物学到核物理,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均有涉猎。因为其百科全书式的宏大叙事和唯美的爱情故事描写,深受全国广大读者的欢迎,首次出版后发行量高达430万册。
为何要重写《第二次握手》
2006年9月3日,湖南浏阳闷热难当,张扬的书房掩映在窗外的翠绿中,难得的清凉。如同他的新书开篇对主人公苏冠兰的描写,62岁的他“面目清瘦,身躯挺拔,肌肤呈古铜色”,但张扬的一举一动仍然神采奕奕。
话题自然从新书开始。张扬说:“这个题材我一直有重写的打算,但总感觉自己积累不够,情绪也稳定不下来。”
这20多年,张扬一直在重新构思,并攒了大量剪报。他说:“我从千千万万中国人对它的喜爱中发现了它特有的魅力和价值,爱它就想让它尽善尽美。因此修改好这部书,使它成熟,削弱特定的时代性,是我的责任。”
据张扬介绍,《第二次握手》初次写于1964年,最初是名为《浪花》的短篇小说,后来改成中篇《香山叶正红》,主题也由“消极”改为积极;第二次大的改动是在1970年,就是这一次改名为《归来》的手抄本在全国广为流传。
“第三次修改是在1974年,篇幅20万字,最终出版的《第二次握手》也就是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一稿写得非常艰难,那时我还在牢房里,没有书桌,只能用个夹板垫在膝头上,喘着气,一个字一个字写。”
“1979年小说虽然出版了,但写得不好,《第二次握手》能在当时能感动一代人,是特殊的时代原因,并不是作者的功力。”张扬坦率地说。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张扬一直坚持拒绝重印或再版,乃至最后,1979年版《第二次握手》终于在市场上绝迹。
“今天重写这本书,我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知识分子两次圣洁的握手,胜过如今满纸赤裸裸的描写。”张扬说。

2006年出版的《第二次握手》重写本
《第二次握手》重写后的新变化
熟悉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的读者都知道,书中的扉页有一句恩格斯的语录:“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但在1979年出版时,这段语录因为“不太革命”而被取消。
这次重写本上恢复了这句语录,张扬感到很高兴:“这句语录很贴切,全书写的就是爱情的痛苦和痛苦的爱情。”
重写本的节奏,张扬也有意放慢了,有人认为很“拖沓”。张扬说:“二十多年前就有播音员告诉我,朗诵这部作品很过瘾,我是有意放慢节奏的,让它更有散文诗般的美感。”
与原著相比,新版《第二次握手》字数从25万字增加到了61.4万字,虽然书中故事的框架和主题不变,但增加了宏大的叙事背景,直接出场的美国总统就有三位: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还有马歇尔、胡佛、杜勒斯、赛珍珠、爱因斯坦等历史名人,对“飞虎队”在中国的英勇作战,原子弹研制的复杂过程等都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描写。

2012年终极版《第二次握手》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珍藏版
作者张扬简介
张扬,著名作家,生于1944年5月,河南长葛人,在湖南长沙长大。1961年10月发表处女作。1963年2月写出《第二次握手》(初稿),后多次重写。1970年写成的小说稿造成全国规模的手抄本广泛流传,张扬因此于1975年1月被“四人帮”逮捕并内定死刑。1979年1月在胡耀邦直接干预下平反。《第二次握手》1979年7月正式出版后,累计印数达430万册,居新时期以来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的首位。该书“重写本”于2006年10月在北京问世。2012年出版了《第二次握手》终极版。201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珍藏版。
平反和成名后的张扬先后担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名誉主席。
上一篇:作家与国家利益
下一篇:没有了